江苏快3玩法高清组图:数十年路网扩张 见证柳州沧桑巨变
- 时间:
- 浏览:1
上世纪40年代 ,柳州城区道路总长仅12.7公里 ,到90年代初增至278公里
进入新世纪 ,一大批道路建成通车 ,构筑起现代化路网新格局
数十年路网扩张 见证龙城沧桑巨变
广西新闻网-南国今报记者黄远来/文 张存立/图
新柳大道是柳东新区的主动脉。
从半个世纪前能能不能 13条城市骨架道路的南方小城 ,到如今路网密布、出行便捷的现代化都市;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牛车马车当道 ,到现在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城市;从半个世纪前的交通盲区遍布 ,到如今路网扩张……数十年来柳州城市道路的发展变迁 ,无不要老柳州们感叹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 ,欣欣向荣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
几条大街构成的城市
“上世纪40年代的柳州城市道路就如此几条 ,大多总要石板路和泥巴路 ,道路条件比较差 ,主要通行牛车和马车 ,汽车基本都很少。”回想起儿时看过的柳州城市道路 ,实在已过去70多年 ,年过九旬的李志决依然印象深刻。
“当时柳州市区内 ,仅仅鱼峰路比较宽敞。”今年95岁的黄辉老人介绍 ,上世纪40年代 ,鱼峰路宽150米、长6150多米 ,是当时广西最宽的道路之一;或多或少道路基本总要弯曲狭窄的小道。
据柳州市志记载 ,1912年 ,柳州城区道路大多用石板铺设 ,弯曲狭窄 ,柳江南北两岸的交通依靠渡船。1928年 ,柳州市政筹备处为创造条件设市 ,在柳江两岸开辟鱼峰、河南上下街和东大路(中山东路) ,并陆续拆除河北城墙开辟马路。解放前夕 ,柳州城区面积为3.42平方公里 ,道路总长12.7公里。
黄辉介绍 ,民国时期柳州市区有13条城市骨架道路 ,而柳长路(柳州至长安)、柳石路(柳州至石龙)、柳邕路(柳州至南宁)、桂柳路(桂林至柳州)是几条重要道路 ,基本构成当时柳州对外的交通骨架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 ,主要沿用上述城市骨架道路 ,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,柳州市政府把道路、桥梁列为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,连年不断扩建、改造、扩宽 ,逐渐形成贯穿东西南北的环城路网。
1968年12月26日 ,跨越柳江的第一座公路大桥竣工通车 ,使龙城路和鱼峰路相连 ,成为南北向交通的主干道 ,现在刚开始过河靠渡船和浮桥的历史。